2.臨床症狀表現與診斷 依據資料統計,大多數先天性肌肉性斜頸症的發生率,大約佔新生兒的百分之零點四,而在臨床上的表現,可依據肌肉病變的嚴重程度,以及受侵犯範圍的大小而異。典型的症狀可見於患兒在他患側耳朵傾向同側鎖骨,而臉卻朝向對側,在患側處可以摸到短而硬的胸鎖乳突肌或腫塊,而且患兒的頭部轉動有限,無法做左右九十度的轉動。 除上述症狀之外,可能伴隨下列一些症狀,一是斜頭症(plagiocephaly),由於患兒頭偏向一側平躺,因重力關係而產生顱顏面的生長畸形。其次是患側顏面發育不全,尤其是下半邊,呈現出患側比對側小,顏面不對稱的情形;第三是姿勢性斜視,患兒因為斜頸,常為了要看清前面的人或物,而有代償性「斜眼看人」的姿勢性斜視出現。另外有部份患兒的胸鎖乳突肌 雖是正常同時出現上述伴隨症狀。 經由上述症狀極易分辨出先天或後天的斜頸症,但是有些情況則是需要經由觀察和詳細查檢之後,才能加以鑑別即診斷。如: (1) | 新生的嬰幼兒頸部有腫塊但卻無明顯斜頸症狀,需排除頸部淋巴管瘤,或是第二鰓裂囊腫的可能。 | (2) | 三、四歲後才出現的斜頸而無頸部腫塊,頭部轉動正常,且無顏面畸形者,需排除眼肌不平衡或頭骨頸椎異常。 |
對後天性斜頸症及因眼肌不平衡或頭骨頸椎異常所引起的先天性斜頸症,原因的去除是最主要的治療方式,殘留的症狀可自行緩解或以物理復健治療加以改善;而肌肉性斜頸,應於何時用什麼方法來治療,眾說紛紜。 |